-
《武林》:最早连载金庸小说的杂志
1980年代,《武林》创刊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——广州,是中国内地第一本武术类杂志。从创刊起,《武林》就因率先在内地连载《射雕英雄传》而一纸风行,圈粉无数,并由此掀起了国内长达近十年的武侠热潮。巅峰时期,杂志曾创造过月350万册的发行量。
-
丰子恺艺术和人生观中的日本因缘
近代中国面临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深刻转型,在这个过程中,剧烈的政治和社会变化伴随着各种思潮争相涌现,而传统社会的读书人转变来的新知识阶层更可以说是时代的弄潮儿。
ZUO JIA YIN XIANG
01陈尚君:重读《古小说简目》
当然这部书的主体,是用历代书志之著录,与秦汉至五代为止之文言小说,无分存佚之逐书记录。每一书名下,一般包含存佚,有无传本与辑本,时代与作者,叙录之主体是书志著录情况,间及内容与作者说明。
02田汉先生、“南国”和我
关于田汉、南国社和《南国》系列期刊的研究,是“田汉和南国社”研究中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很有学理价值的选题。
03王元化的西湖往事
人人尽说江南好。在江南,最直接的一个快乐,是山水与风景给人的光辉与喜乐。草木与湖泊,山巅与云石,水乡与古巷,都会散发出城市所没有的生气、灵蕴与晖丽……
04瞿骏:钱穆与五四运动的互动
实际上,钱穆回忆录里面的很多事情如果细细追究都相当有趣,因此我就想,是否能从考察史料的形成出发,把钱穆与五四运动的一些问题搞得更清楚一些。
宝黛钗云们的青春
有人说,《红楼梦》写一个大家族的由盛转衰,可盛衰只是故事的背景;有人说,《红楼梦》写宝、黛、钗的爱情悲剧,可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。
来源:红楼梦学刊 | 袁春波 2018/12/13
诗人百年诞辰 蔡其矫诗歌馆开馆
12月11日是诗人蔡其矫的百年诞辰,纪念蔡其矫诞辰100周年暨2018年晋江市(紫帽)诗歌文化节于11日拉开帷幕,包括蔡其矫诗歌馆开馆仪式、蔡其矫诗歌研究座谈会、蓝鲸诗社走进紫帽镇主题采风、“大美晋江”摄影?诗歌作品展、诗歌朗诵比赛同时进行。
来源:中新网 | 王永志 2018/12/13
再谈林纾翻译引发的争议
林纾在中国做翻译史的学者眼中,是文学翻译的开端,自然不能略过。但因为某种从来没有说清楚过的原因,他不像其他的开端人物那样,可以安然被所有后来者膜拜。
来源:文汇报 | 袁筱一 2018/12/11
沈尹默纪念文献展开幕
沈尹默诞辰135周年纪念文献展9日在海派文化中心开幕。文献展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、陕西省汉阴县委县政府、上海市虹口区文联、虹口区文化局、虹口区档案局共同举办。展览将为期3个月。
来源:解放日报 | 周楠 2018/12/10
曾纪泽怎样学英语
曾纪泽首创的这些“英华合璧诗”或“中西合体诗”,并非仅赠送给外人,实际上他还将自己所作的那些中西合壁诗在官场宦友中展示。
来源:文汇报 | 段怀清 2018/12/07
朱自清的“最后一课”
朱自清(1898—1948),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,但凡接受过学校语文教育的人,对其都不会陌生。当然,朱自清的散文成就,并不是其学者生涯的全部。
来源:北京青年报 | 肖伊绯 2018/12/06
回望南社与近代上海社会变革
20世纪之初在上海有这样一个团体,中国历史上许多为人称道的人物如陈去病、高天梅、柳亚子、戴季陶、于右任、苏曼殊、李叔同、郭沫若、陈望道等都是它的社员。
来源:文汇报 | 李婷2018/12/06
萧逸生前口述(下):我的父亲萧之楚
他去世前后,是最穷困、最黑暗的一段日子,老天有眼,也是让我在那个时候写武侠小说,赚钱接过棒来,能够抚养弟妹们完成学业,养家糊口……
来源:澎湃新闻 | 张英 2018/12/05
萧逸生前口述(上):写小说是一条不归路
我是在进入海军军官学校读书期间,开始写作的。听一个高中同学说,一本武侠小说可以卖到三四百块钱,他自己就写了一部武侠小说,已经出版了……
来源:澎湃新闻 | 张英 2018/12/05
赛珍珠:我在镇江有个家
当然,一直到今天,对于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及中国人的描写,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议论。究其原因,其中不少与其说是因为赛珍珠的外国人身份,还不如说是因为文学本身。
来源:文汇报 | 段怀清2018/12/04
巴金:鲁迅先生永远是我的老师
在我的藏书票中,最珍爱的莫过于一枚由版画家赵延年创作的鲁迅先生半身像藏书票,木刻墨印与温润雪白的宣纸黑白分明,加之鲁迅先生冷峻的神态和轮廓分明的头像凸显出了木版画的“力之美”。
来源:文汇报 | 陆正伟 2018/12/03
老舍和他的第一个话剧剧本《残雾》
敌机的狂炸,燃起文人的怒火,作家们在各报刊发表了很多文章,描述敌人的残暴和受灾人们的惨状,《抗战文艺》也出了《轰炸特辑》。
来源:文艺报 | 胡金铨 2018/12/03
舌尖上的近代世界:食物大交换
在欧洲,新旧大陆之间的食物大交换,使得人们可以选择的食物越来越多、也越来越容易,这就间接促成了一个更为平等的社会的出现。
来源:光明日报 | 张旭鹏 2018/11/26
舌尖上的中世纪:一日两餐与一日三餐
在中世纪,欧洲人将北方日耳曼吃肉、喝奶的饮食文化同种植谷物、橄榄及酿造葡萄酒的南方农耕饮食文化结合在一起,发展出一种新的饮食文化。
来源:光明日报 | 付有强2018/11/26
舌尖上的古希腊:从坐着吃到躺着吃
在用餐姿势方面,古希腊人最初采用的为坐姿,所以《奥德赛》中才有“在神赐的宴会上久坐是不合适的”这一说法,他们正是在与东方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引入了卧榻,同时学会了斜躺这一更为舒适的姿势。
来源:光明日报 | 朱美禄 2018/11/26
哪首诗是唐诗压卷之作
闻一多先生曾说:“一般人爱说唐诗,我却要讲‘诗唐’,‘诗唐’者,诗的唐朝也。”
来源:光明日报 | 朱美禄 2018/11/23
柳青深入生活轶事
柳青在撰写《创业史》第一部下卷梁生宝割扫帚,在秦岭深山韭菜滩茅草棚中一场棋赛,就是取材于王曲镇大街上的棋赛,真实地撰写了劳动人民在劳动之余,赛棋的愉快场面。
来源:光明日报 | 孟维刚 2018/11/23
冯氏三兄妹的家风
“冯氏三兄妹”指哲学家冯友兰、地质学家冯景兰、文史专家冯沅君,他们是亲兄妹,三人都是一级教授。
来源:北京晚报 | 方继孝 2018/11/22
蔡元培:我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
一日,我借得一本《三国志演义》,看了几页,先生看见了,说:“看不得,陈寿《三国志》,你们现在尚不可看,况且演义里边所叙的事,真伪参半,不看为妙。”
巴金:小狗包弟
一个多月前,我还在北京,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,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。
陆蠡:覆巢
九月秋凉的一天,上午十点钟左右,我走过这成为上海中心的大动脉--霞飞路……
林徽因:窘
暑假中真是无聊到极点,维杉几乎急着学校开课,他自然不是特别好教书的……